即縫兩側均為承重墻,其基礎做法又有兩種做法:
(1)采用偏心式基礎
這種方式多用于荷載較輕,層數不高的磚混結構中,它要求地基承載力比較高,這樣基礎斷面尺寸不很大,基礎偏心不致影響整個結構。在保證縫寬尺寸的情況下,低層部分基礎偏心可能大些,因為它的基礎斷面尺寸相對小些,使兩側基礎偏心較為合理。
(2)交叉式基礎
這種做法也稱為跨越的基礎,這種做法**設置基礎梁,才用這種做法實施起來比較復雜。首先要把基礎梁的位置,跨數,跨度確定下來,然后根據墻體傳下來的荷載計算出梁的彎矩剪力,在根據剪力的大小與地基承載力來確定墩的尺寸,墩與墩之間應完全分開,如果需要,各墩還應配筋,這種做法多用于偏心基礎不能滿足的磚混結構和一邊磚混,一邊為框架的混合結構形式。
懸挑做法
要求沉降縫一側縱墻端為懸挑基礎,縱墻端部沒有承重橫墻,這種方式靈活性大,結構布置比較簡單,適用于地基情況,但建筑構造處理比較復雜,它須設置輕質隔墻來減輕自重,實際上,我們也可把懸挑基礎設置成懸挑梁,與墩式基礎結合起來用,這樣縱墻端部也可是承重墻,它能更好地滿足建筑物的構造要求。
友情鏈接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