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縫并不是“裂開”的,把梁、板斷開在破壞性試驗中是可能的,但那絕不是“變形縫”的概念。建筑中的變形縫,是為了保護建筑不受“溫度應力--熱脹冷縮”、“地震力--構件震動、碰撞”、“不均勻沉降”等作用的影響,而采取的保護性構造措施。變形縫的兩側,是相對獨立的兩個部分,結構構件如梁、板都自成完整的體系。變形縫部位采用柔性連接,如地下室外墻變形縫部位的橡膠(或鋼質)止水帶、樓板、墻身變形縫處的金屬變形縫等,使建筑的功能、空間依然保持完整。變形縫并不是簡單地“裂開”。
除了這點,有的人認為后澆帶是變形縫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其實,這也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后澆帶是在建筑施工中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自身收縮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基礎底板、墻、梁相應位置留設的臨時施工縫。而且,后澆帶施工是有環境要求的。澆帶的澆筑時間宜選擇氣溫較低時,設置后澆帶的部位還應該考慮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
后澆帶可以解決沉降差,減小溫度收縮,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間出現裂縫,形成薄弱環節。后澆帶分為沉降后澆帶、溫度后澆帶和伸縮后澆帶。分類名稱和變形縫的分類名稱相似,讓人誤以為兩者是相同的。
伸縮縫在建筑完成后會用金屬條處理包起來,這個是為了防止完成后的伸縮設置的。而后澆帶在結構完成后期會用高一級的混凝土澆注起來,與主體合為一體的,他是為了防止在結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伸縮設置的。后澆帶可適當加大伸縮縫間距,但不宜超過規范限制過多。后澆帶只能解決施工期間的混凝土自收縮,它不能解決由于溫度變化引起的結構應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縮縫。
希望這些對您有所幫助。
友情鏈接Link